上海买房 >上海楼市 >正文

上海楼市新房二手“压制”逐步失效

来源:吉屋   2024-05-17 07:33:04
上海买房交流群-29群(347)

上海新房对二手的绝对“压制”,在逐步失效

最近和朋友聊起买房话题,他们的说法都是“等等看”。 或许我接触的都是偏刚需的群体,大家对打新的“激情”似乎一夜之间退化了。 一方面是新房交付的不确定性屡屡上演,打新的隐性成本在放大; 一方面最近又有“小作文”满天飞,传言有部分开发商已在自行“解除限购”了,大家都在等待新政释放利好。 而这种情绪在两年前根本无法想象,那个时候关于打新,“预约”、“排队”、“售楼处门口搭帐篷”、“到处都是人从众”……地段、位置、楼层等由不得你挑,慢一拍可能连末班车都赶不上。 但现在却不一样了,新房在祛魅,二手房在降价。 两股作用力之下,新房的“压倒性”优势没了。

双存量时代, 上海新房告别“单边繁荣”

拉长时间周期来看,现在上海的楼市表现,究竟处在什么样的水平?‍ 我相信很多人都会说很差,现在二手成交量上不来,“金三银四”成色不足; 新房除了市区的楼盘能卖得动,外环外已经卖不动了,连大虹桥都开始“失灵”。‍‍‍ 其实,从2010年至今的成交总量来看,上海当前的楼市成绩并不是最差的。 就拿2023年来说,全年度交易量约26万套,处在近15年间的中游水平。‍‍‍‍‍‍‍‍‍‍ 大家之所以体感觉得差,直接原因还是在于,在最近一轮小周期当中(2021年年中至今)楼市整体处在下行通道,无论是新房还是二手房,交易规模都面临萎缩。‍‍‍ 特别是二手房,在2021年年中出台“核验价”之后,成交量接近“腰斩”,带来的情绪面冲击,一时很难修复。‍‍‍‍‍ 而新房的颓势并不明显,哪怕在2023年全年交易量仍然在8万套+。 观察2021年之前,新房和二手房都属于同步模式,但2021年新房开启积分制之后,这种亦步亦趋的态势被打破了。 新房经历了一段卖房打新、冲倒挂的火热时代(2021年-2023年),而二手房则长时间萎靡不振。‍‍‍‍ 这段时间,上海楼市开启了新房市场的“单边繁荣时代”。‍‍‍‍‍‍‍ 用更形象的话来说,新房由于楼龄、品质更新,税费更低,存有倒挂,更多地利用到金融杠杆,被上海的购买力“一边倒”地看好和买入。‍‍ 换言之,二手房的客户,被新房“抢”走了。 这样的例子实在太多了,比如说理想之地,共计5期狂推2000多套房源,导致嘉定新城周边的二手房就很难卖。 而进入2024年之后,我们已经能够看到一个苗头,那就是二手房开始走出被新房“打压”的“至暗时刻”。‍‍‍‍‍‍‍ 这里面有几个大的背景因素: 一是倒挂在收缩。‍‍‍ 新房联动价在涨,二手房价在跌,新房的性价比更低了。 二是库存在加大。‍‍‍ 不只是二手房存量突破20万大关,持续站在高位;新房存量也来到了约7万套,属于近10年间的较高值。 ‍‍‍‍‍‍上海楼市进入了“双存量时代”。 三是预期在改变。‍‍ 这也是最为关键的市场转向,楼市已经到了“信心比黄金更为关键的地步”。‍‍ 面对预期的不确定性,更多的购买力在拥抱确定性更强的二手房。 特别是当前上海新房供应,豪宅确实上了一波“硬菜”,但刚需、刚改成色不足。 类似理想之地的“六边形战士”实在太少了,很少听说单因为一个新盘,而导致周边二手客户大量流失的情况。

上海楼市, 新房在豪宅化,二手在刚需化

同时,我们细分总价段来看,上海楼市的一二手市场在各自“分化”。 具体的成交表现我先总结下: 新房在豪宅化(挑核心资产),二手在刚需化(挑性价比)。 先来看新房:‍‍‍‍‍ 2020年至今,可以清晰地看到,600万以上的新房成交占比在不断扩大;尤其是600-800万的刚改、1000万以上的深度改善,成交占比几乎都翻倍。 这就意味着,近几年间上海的新房市场改善属性非常浓。 几乎有一点预算的小伙伴,都更愿意买新房改善产品。 这和大家的体感是一致的,常见开盘日光的都是大户型,特别是市区或者核心地段的楼盘。 今年的1-4批次上新了很多豪宅,基本上热销,豪宅市场的火热的确是超乎预期。 说到底是上海的核心资产,成为了全国顶尖购买力的“猎场”。 不过,豪宅的热并没能捂热刚需的冷,每个批次的刚需盘都很难认购率破百,更别说触发积分。 即便年前外环外放开单身限购,也没刺激新房在刚需赛道迎来大的反弹。 说到底,还是因为刚需购买力有所不足,或者说是刚需比较谨慎。 同样的400万,买新房只能退到五大新城或者更远,而且还是非核心区、非地铁盘,这样还不如考虑二手。 当然,新房成交趋于豪宅化,我觉得主要有两点原因: 一是过去4年成交多、去化快的房子,基本都是外环内地段位置较好的。这些房子本身均价、总价较高,且有一定倒挂,人们打新的激情更浓。 说白了,也是大家在挑核心资产,出于保值增值、避险的市场选择! 二是新房市场本身在不断迭代,包括价格的升维,装标的升级,居住场景优化,乃至于当前大户型配比的提升等。 房产回归到居住属性,未来好的居住产品,越来越靠的是“质”,而非走“量”。‍ “新比旧好”,会越来越成为改善的主流选择。‍‍‍‍ 再来看二手房:‍ 二手市场,堪称和新房市场走出了不同的趋势。 其中我们看到,变化最大的就是200万以下极致上车的刚需,占比已经来到了约35.6%; 200-400万虽然还是占大头,但占比从47.2%滑落到39.3%; 而在400万以上,基本没太多变化。‍‍‍‍‍‍‍‍‍‍‍ 上海的二手市场,接近8成是被400万以下刚需们撑起来的。‍‍ 随着新政的持续落地、发酵,飞哥觉得作为对政策反应最为敏感的二手市场,刚需的成交占比还会加大。 一方面是因为当前的二手房仍然处在以价换量的时期,政策加码除了会刺激一部分刚需入场,还会让房东们更加敏感,要更快的出手(无论是卖房打新还是变现)就意味着要更多的降价促销。 这个时候,二手房的性价比会更加凸显,刚需入场的信心也增强。‍‍ 更多的笋盘出现,会更多的促成高性价比房源成交。 另一方面,的确和前面所说,400万以下刚需在新房赛道就没有什么好选择,在二手市场“淘笋”,或是大部分人的选择。

即便挣脱新房“压制”, 二手房也没有“赢”

现在已经不存在优先考虑买谁的问题,因为楼市整体的预期就在那里。 就连街头的大妈也都知道,“房子不像过去,随便买买就行”。 被教育过了的购房者始终都是充满着“警觉”的。 “不见兔子不撒鹰”,大家都在追求“确定性”!‍‍‍‍ 楼市也不可能重现10年前的大牛行情,在人口结构性调整的大背景下,强如上海这样的大城市,也在针对性的放出“抢人”大招,这就足以见得当前楼市要获得大批购买力入场,有多么的难。‍‍‍‍‍‍‍‍‍‍‍‍‍‍‍‍ 而且现在买房人的面前,在商品房之外还多了一份保障房的选择。 新房和二手房再怎么纠缠闹腾,还是会被分走“一杯羹”。‍‍‍ 所以二手房也不会有大幅成交反弹。 当然,站在操盘手的角度,更想看到的局面自然是新房和二手房互利共赢。 从五一期间出台“以旧换新”的举措,就可以看出当局的“良苦用心”。‍‍‍‍ 只可惜,在购房者看来,仍然只算“毛毛雨”。 在自己的房子还没卖出以前,相信大部分购房者都只是去看看,凑个热闹而已。‍ 卖房打新的置换链条,看来还是很难顺畅啊。 不过,这却让大家看到了楼市的“真相”。 现在要让大家买房,要么是价格到位,要么就是品质足够高,才能让购房者心动出手。 从目前的政策面来看,似乎后者成为倡导的主流。 无论是土拍竞品质、土拍加装标,还是调整中小套比例&中小套标准,乃至于以旧换新,主打的还是提升居住品质。 开发商也看清大势,着力在卷装标、卷户型、卷细节,甚至还在卷交付和兑现力。 这其实是对于购房者来说,是好事。 由此也可以断言,接下来在品质改善的赛道上,会更卷。 当然,要重塑购房者的信心,最起作用的还是经济面向好,楼市企稳复苏。 只要还没企稳复苏,楼市背后看不见的那双大手,就始终要“出招”。 本公众号发布的原创数据、图表、文章等信息的版权由公众号运营公司独立所有,并受法律保护。转载必须注明出处,否则构成侵权,我司有权依法追究侵权方的法律责任。

上海买房交流群-29群(347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