上海的次新房,46%正在“破发”
近日,央行发布重磅新政,首付降至史上最低,公积金房贷利率下调,取消商贷利率下限,全部都是史无前例的“大招”。而面对新一轮政策刺激,购房者却一个比一个清醒。这充分反映出在这波下行周期中,市场的信心和预期已跌至谷底。想要让大家买房消费,看来还需要更多“组合拳”。但当下的上海新房市场,新政利好不断的同时,却比较”难过“!大家都在讨论2个话题:一是次新房“破发”。先是有传大虹桥要跌破4万才算合理;后面又有说前滩已跌破11万;最近又有人扒出曾经的网红盘保利天汇,一套中楼层房源成交“破发”……触目所及,曾经大家狂热打新的板块/楼盘,好像没有一套房子是赚的,全部亏得“血淋淋”。二是新房“破了”联动价。宸嘉长风项目联动价9.8万/㎡,6批次公示价格为10.4万/㎡,涨了6000元/㎡。这应该是2021年集中土拍以来,继曹路招商璀璨城市、张江中建御华园之后,第3个明面上突破联动价的了。一边是次新房价下跌,一边是新房价格还在涨,上海的新房市场腹背受敌,似乎迎来了积分制以来前所未有的”双向夹击“。真相真的是这样么?当下的次新房到底有没有在集体“破发”?同时,上海的新房价格持续上浮,还值得买么?我们就一起来讨论下这个话题!
次新房有没有集体在“破发”?
上海的次新房是不是真那么“不堪一击”?我觉得光靠个例和体感肯定得不到完整的答案,还是得看数据。鉴于上海2021年2月6日开启积分制,很多新盘触发1.3的入围比就实行“5年限售”,没法在二手市场流通。因此,飞哥拉取了2019.1.1-2021.2.1这段时间开盘的新盘,一共363盘。这应该也是市面上能见到的楼龄最新的一批二手商品房了。通过这363盘,希望可以帮大家看清楚次新房的涨跌“真相”。如果把金融成本和货币贬值都算进来,保守估计5年下来涨幅至少要达到10%,才能算保本。按照这个“破发”标准,我们用当前最新的小区基价(2024.5.1)去对比当初的开盘均价,结果是怎样的呢?数据显示,有46%的楼盘,涨幅都低于10%。这意味着有近一半都“破发”了。相当于每2个盘当中,就有1个“破发”。这是一个非常夸张的数字,我刚看到的时候都震惊了。因为这么高的占比,就意味着你买新房,随时随刻都可能亏本。如果参与了过去3年的打新,不知道屏幕前的你,心里是如何想的?未来5年限售一旦打开,假如行情还没有回暖企稳,是不是也和现在一个样?如果当前正准备打新的,会不会开始犹豫不决?
次新房“破发”主要集中在外环外
但仔细看过数据后,飞哥也觉得没必要过度“担心”。为何这么说?因为上海的城市化水平仍然不均衡,体现在楼市上也是充满分化。容易“破发”的地方主要集中在郊区的五大新城、宝山、金山、崇明。市区,明显更加安全!体现在环线上,外环外“破发”占比高达88%。至少在外环内,相对还是很安全。现在外环外的新房卖不动,除了因为供应量过大,另外一个原因就是存在“破发”。肉眼可见的倒挂收缩或者正挂,买进去可能就要“站岗”,谁还敢大胆冲?临港可能就是最大的典型。2021年,临港新房几乎只有3.1人才能够入围,真的红极一时。从7万跌到3万,临港只用了3年,如今临港都很少有人过问了。反过来看市区,虽然二手房也遭遇了回调,但还是有充足“安全垫”,跌得没那么惨。尤其你看市区核心地段的的次新房,基本上可以说是在这波下行周期里最抗揍的。涨幅TOP20排行榜,基本清一色来自市区。第1名云锦东方,到目前为止仍然有着翻倍的空间,涨幅为109.8%。第2名融创外滩壹号院,涨幅84.4%。第3名百汇园,涨幅83.5%。这些楼盘基本也都是区域的标杆,尤其是滨江带的楼盘,表现非常亮眼。稀缺的滨江地段+稀缺的产品,代表了上海城市级的核心资产,注定很难“破发”。这也就可以理解,为何1-4批次很多外围的刚需、刚改盘卖不动,而市区的很多豪宅,却接连“日光”,引得全国富豪蜂拥而至。对比之下,我们得承认既定事实:现在上海新房市场,外环外已经在“破发”了,而市中心尚为坚挺。
一二手价格背离,“破发”可能还将蔓延
但接下来伙伴们却不得不面临一个残酷的真相:“破发”可能还将蔓延。一方面是现在的楼市还没见“底”,二手的价格仍在下探。另一方面是开篇提及的联动价突破,新房价格还在持续上浮。新房和二手房市场,在价格方面完全朝背离的方向发展,这可能是最致命的。我们知道,在过去的十几年间,上海二手房价一直是以新房为价格锚点。就是说新房上涨,二手房跟着上涨;而新房何时涨,二手房何时跟着涨,大致上是被政府和开发商拿捏的。比如说翠湖每开出新的一期,二手次新房价肯定会刷新新天地新高,每一个业主都会想着要赚钱,进而卖出价要高出买入价不少。这已经成为市场的”铁律“。但现在这种亦步亦趋的价格体系,已经完全被不断下跌的二手房价打爆了。换句话说,一二手价格体系在分道扬镳!现在次新房挂出来,光有挂牌没有成交,就不是真正的市场价格。能卖出的价格才是真价格!如今的趋势越来越明显,新出来的二手房成交价格越来越成为市场定价的价格锚点,而不是新房。周边二手房价比较坚挺的板块,比如说徐汇滨江、黄浦滨江、新天地等,新房就卖得好,哪怕涨点价也能大卖。但周边二手房价泡沫比较大的板块,比如说大虹桥,新房卖得就越来越艰难。假设大环境还是很艰难,假设新政还是”挤牙膏“的状态,二手房救得不及时、不彻底,或许一二手价格背离之势就会越来越大,对于处在置业链条下游、底子本就比较弱的板块来说,无疑是沉重的打击!届时,新房价格高高挂起,而二手成交价格持续走低,只会导致新房进入二手环节后趋于“破发”。现在次新房的“安全线”在外环内,一旦一二手背离之势更加明显,那么“安全线”只能再往内收缩。虽然飞哥也觉得上海还不至于夸张到退到内环的程度,但大家要有心理准备。而且现在楼市还在混沌期,什么时候到“底”也未知,也就意味着这个“破发”占比接下来可能还会更高。这个时候,对于在2021年积分制以后入场的打新小伙伴来讲,我觉得是“5年限售”就相当于保护期,你得感谢它的存在,而不至于让你产证到手后就直接面临资产“破发”,尤其是外环外的楼盘!就有点像中国加入世贸后,给到一定时间的“缓冲期”,得以壮大自身的民族企业一样。这个道理大家都明白,无需多说。原先以为的“退烧药”,现在感觉有点像“定心丸”!现在距离2026年打开5年限售还有1年7个月左右的时间。也就是说,留给上海楼市调整的时间自由1年7个月左右的时间了。而接下来这段时间内会发生什么,谁也无法预料。但从楼市不断出台刺激政策的角度来看,起码当局是不愿意看到”破发“的蔓延。只要没”救“到位,”药“就不会停,直到复苏为止。
集中大量供应的地方,还能守得住么?
接着就是一个很多人问过的问题: 新房集中大量供应的地方,是不是更容易“破发”?这个其实就在回应“5年限售”打开后,类似大虹桥、唐镇,片区内二手房是不是会崩的问题。实际上这个问题很难回答,飞哥也不是预言家。就拿大虹桥来说,外界既有人看好,但更多是看空的声音。这恰恰能反映多空博弈的力量悬殊。但在客观的数据维度,大虹桥比大家想象的要好很多!(当然,我们拿5-6年前的行情/楼盘来说明5-6年后的行情/楼盘,本身也存在bug,但没有更好的举证了,这里不多讨论)以大虹桥的主战场徐泾为例,在14个次新楼盘中,几乎悉数涨幅超过10%。这充分说明,在21年之前买在徐泾新房的业主,到目前仍然是赚的。但对于21年后入局的伙伴来说,多少有点“不够友好”。还是前面说的那个一二手价格背离的问题,因为新房的价格已经涨上来了,二手房价格却在下滑。如今蟠龙路6.5万/㎡,徐盈路6.2万/㎡,国展旁的华润6.95万/㎡。很明显,在当前这种行情下,未来进入二手市场上徐泾次新房成交价要破新高,很难。关键是,这3年内大虹桥有海量供应,而且新房同质化很严重,90-100㎡3房一抓一大把;前期冲倒挂来买的投资客很多,事到临头“砸盘”的几率更大。我个人的看法是,短期内大虹桥还是要“瘦身”,需要等待新的行情,才能重新出发;对于当前的大虹桥次新房来讲,6万就是一个“底”。唐镇则明显要更加坚挺一些,4个次新盘的涨幅可以说是位居前列。至少到目前为止,次新房都没有“破发”。理论上来说,唐镇也吸纳了很多投资客,但其能够更加从容地应对下行周期,更多靠的是浦东的产业更牛,以及金牌双学区。基本面更夯实,也就决定了唐镇更稳妥,不会轻易“破发”。同样的大体量供应,唐镇就比大虹桥好很多。这就说明,供应量大小其实不是决定性因素,而是板块自身的基本盘在支撑楼市的价值。这个基本盘包括城市界面、学区、产业、社区品质等各个层面。
上海的新房还值不值得买?
在牛市行情大家一股脑儿冲倒挂打新,而当潮水退去,个个都是“人间清醒”。现在就是这样,在下行周期里,每一位买房人既要承受每月偿贷的压力,还要天天做“监工”,特别是遇到开发商的无良交付,要维权头都大了。而且现在的楼市还没见“底”,一二手的价格仍在背离,这个其实是最可怕的。当周边的二手房,而且还是次新二手房,也开始顶不住压力,成交价格应声下坠的时候,人不慌才怪。毕竟,大城市的房子始终都带着金融属性,过去两三年间,有多少人是抱着纯自住的心态冲进新房市场的?现在不仅赚不到,还要亏本,那个挥泪泣血的场面,过来人都懂。但回归头来讲,现在早已经过了10年前“买房致富”的时代。对于购房者来说,我们也不能老拿着过去买到就赚到的心理,来看待当下的买房行为。一方面,在宏观环境和基本面没有修复的前提下,的确很难保证打新不“破发”。如果这时候挑的二手房,大概率更会“翻车”。但另一方面,就更凸显出选板块、选盘的眼光了。在符合需求、预算的情况下精挑细选,打新可能仍然是优选项。而对于开发商来说,在刺破了倒挂的“泡沫”后,不光是购房者变得更加理智清醒,也倒逼开发商投入更多的精力、成本卷产品力。之前可能凭借倒挂、地段就能大卖的情景,只会渐行渐远。说到底,有地段+品质支撑,买到的新房一定会从冲在起底反弹的第一线。当然,最重要的还是调整心态,不少已经“躺平”的伙伴表示:我房子到手后自住不卖,是不是也能穿越周期,静等花开……
- 上海次新房,破发,一二手价格背离